9月底,十多個省相繼拉閘限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4日瀏覽量:
1、最近,一打開微博、朋友圈、抖音,就會被一組詞刷屏:拉閘限電。我們歐格美鋁業鋁師傅全鋁家居工廠所在地佛山大瀝也實行開二錯五限電政策。9月底為不耽誤客戶貨期車間員工開啟夜班模式,苦不堪言。

2、從9月開始,陸陸續續江蘇、云南、廣西、浙江等10多個省份,啟動了企業用電的限電措施,有的地方,高耗能工廠直接關停一個月;有的地方要求“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開一停六”。
上周,東北地區的居民用電,也受到了影響。甚至街上的紅綠燈都關了。因為限電。

3、前天晚上,同事在群里說,寄了快遞,但沒有發出去。因為限電。
4、有點魔幻。突然之間,限電這個詞,變得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么近。
5、截至昨天,全國多個省份明確發布了有關限電的動向,
9月28日,遼寧省發布缺電橙色預警,實施有序用電后仍存拉閘限電;

9月26日,廣東省發布《致全省電力用戶有序用電、節約用電倡議書》,內容涵蓋了從事業單位、到工商業企業,再到廣大市民的日常生產生活。
……
有點魔幻。限電的生活,好像來得有點猝不及防。互聯網上的討論,更是玄幻。
6、那么問題來了,這次限電的原因,你覺得以下三點,哪一個是真的?
7、第一,東北正在下一盤大棋,用限電的方式,解決東北生育率過低的問題。因為據說,1977年紐約停電25小時,9個月后大量嬰兒出生。所以,限電是為了提高東北生育率。

8、第二,限制中國產能,從而限制對美國的出口。因為疫情之后,海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劇增,但是把產能提上去,去換美國超發的貨幣是吃虧的。所以,限電是為了,降低產能,“唱衰美國”。

9、第三,前不久視頻網站平臺剛剛下架了奧特曼系列,但其實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現了迪迦奧特曼,為了給迪迦制造光,消耗了大量能量,所以不得不限電。證據是歌詞,“我迪迦在東北”。所以,限電是為了迪迦奧特曼。
10、這三點,你覺得哪個正確?
第一、第三,估計你一看,一聽,就嘴角一翹,嗤之以鼻,也太不靠譜了吧。但是第二點,可能會有人覺得它講得有鼻子有眼,還挺對。
其實,它才是最離譜的。披著合理外衣的,離譜“陰謀論”。
如果說,真的要限制美國的出口,或許增加對美國的關稅是個合理解。如果要限制某一類商品對美國的出口,應該是出臺一個對出口電商等企業的特殊政策。而不是直接拉閘限電。
11、我真的破防了,瞬間破防。
這里是一局大棋,那里也是一局大棋。比這次大規模限電更魔幻的,恐怕就是這些說的神乎其神的歸因猜想吧。
12、那么,限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簡單,發電量夠不上用電量。
今年8月全國發電量是7383億千瓦時,而總用電量是7607億千瓦時,缺口了224億千瓦時,9月缺口可能會更大。
13、為什么會這樣?這事兒怎么理解?主要有三個關鍵詞,高需求、低供應、“雙控”要求。我們一個一個說。
14、第一,高需求,就是高用電需求。
2021年全球疫情反復抬頭的大環境下,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的制造業產能還沒有完全恢復,而相對疫情控制較為穩定的中國,制造業恢復快,相對占優,接納了很多海外訂單。工廠轉起來了,用電需求也就高了。8月制造業日均用電量“破了記錄”,超過100億千瓦時。
15、第二,低供應,就是低電力供應。
先來看一組數據,在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月度走勢圖中,可以看到今年8月的日均發電量僅為238.2億千瓦時。
還記得剛才我們談到的制造業用電量嗎?光這一項,就用掉了總發電量的一半。

16、為什么電力供應會吃緊?主要有三大點原因。火電缺煤。水電缺水。新能源比重增加。我們一個一個看。
17、火電缺煤。我國發電的主力軍還是火電,占比超過了七成。而火力發電的原料就是煤炭。所以,煤炭的供給幾乎就是火力發電產能,甚至是總發電量的“晴雨表”。
今年1-8月,全國原煤產量增長遠低于發電量增長。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4%,而發電量同比增長為11.3%,半數都不到。據說,這和去年開始的內蒙古涉煤反腐“倒查20年”,還有環保力度增大等等因素緊密相關。
煤炭產量低,勢必會帶來價格的攀升。但,原材料漲價,電價絕對不能水漲船高。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頒發的《關于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
煤電上網電價最高可在基準電價(原標桿電價)基礎上下浮15%、上浮10%,且2020年不得上浮、2021年1月1日起可以上浮。
生產端的原材料價格是市場化的,而供電價格是受到監管的。二者不匹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火電發電增速放緩。8月的同比增幅僅僅是0.3%。
18、水電供給不足。屋漏偏逢連夜雨,發電量占比第二的水電,在今年8月下跌了將近5個點。主要是因為上游水電站,長期干旱缺水,流量降低。
19、結構向新能源傾斜。新能源被寄予厚望,可是,理想的豐滿,抵不上現實的殘酷。新能源裝機比重明顯上升,但是,光伏、風力發電等等新能源發電的出力還比較低。反而,好像變成了發電總量的一個風險項。
20、降低煤礦產量,降低火電占比,提高新能源發電占比,等等等等。
歸根到底,是能源結構轉型的問題。向清潔能源切換的遠景,宏大而美好。但,過程也一定崎嶇、多險,富有挑戰。
21、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
別忘了,煤炭其實是白堊紀的光伏+儲能。
或許,這就是時代巨輪的腳印吧。
22、第三,“雙控”要求。就是這個時代的順勢而為。但在前行中,千萬不能只看到遠處的風景,而忘了腳下的礫石小徑。千萬不能心里只裝著指標,而忘了每一步的腳踏實地。
23、這次的限電的第三項原因,說起來,有點魔幻。為了實現“能耗雙控”目標。哪雙控?能耗強度降低進度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
在今年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中,江蘇、廣西、廣東、福建等9個省,被列為紅色的一級預警。
眼看快到最后一季度了,“能耗雙控”年度目標完不成怎么辦?對高能耗的產業,直接“一刀切”拉閘限電吧。這就是第三點原因。
是不是像極了,上學的時候,在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樣子。
24、用電需求高騰、電力供應吃緊、“雙控”要求迫在眉睫,三重原因之下,造成了這次看起來有點荒謬的大規模拉閘限電。究其原委,是能源結構切換,是我們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蹣跚學步、摸索前行。
25、中國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就是碳排放清零。
26、很難。很難。有多難?就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這么大體量、106億噸,這么短時間內、不到40年,實現過。
但是,我們承諾一定要做到。必須做到。因為碳中和,很重要,迫在眉睫。
27、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聊了碳中和,《碳交易上線一周:邁向“碳中和”,我們能做些什么?》它關乎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問題已經火燒眉毛。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高出了1.2℃。
28、1.2℃,什么概念?2012年,我去了南極。這才驚醒,在南極,全球氣溫哪怕升高1℃,都會造成大量海冰融化,打破南極原有的食物鏈。
海冰融化,原來在冰下生存的浮游生物變少,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鱗蝦也會變少。類推下去,鯨、海豹也會越來越少。
而,現在已經升高1.2℃了。必須要行動。哪怕再難,也一定要實現碳中和。
29、這個目標像釘子一樣,狠狠扎下去了。下一步,怎么實現?增加清潔能源占比、發展光伏發電、超高壓傳輸,等等等等。或許還有更多的創新技術。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目標不會一蹴而就。希望下次,少一些臨陣的手忙腳亂。
30、拉閘限電,有點魔幻。
但,比起各種讓人差點噎住的腦洞猜想,鍛煉洞察力,做好本分事,或許更靠譜一些。
用鷹一樣的全局視野縱覽宏觀、像蟲一樣匍匐地下捕捉微觀,才能不被“陰謀論”所蒙蔽。
31、快到10月了,雖然上海依然如夏,但,很多地方的秋冬也快到了。祝大家都能度過一個溫暖、有電的冬天。
32、剛剛看到一條新聞,蠟燭生產商稱,最近一周訂單量翻了10倍……
